9月18日晚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生一部综合楼A207教室举办“新生启航·心向阳光”心理健康专题讲座。思想道德与法治(师德修养与教育法规)教研室主任陈妤老师应邀担任主讲,从心理健康认知到人际矛盾化解,从恋爱观引导到心态调适方法,助力同学们以健康心态开启大学旅程。
作为长期深耕社会学专业的教师,陈妤以“大学是人生特殊宝贵的新旅程”为切入点,解读大学生心理健康8大核心标准。她指出,智力正常是“认知基石”,关键是认知能力与学业、年龄适配,而非追求高智商;情绪协调控制是“稳定器”,需识别、接纳并调节情绪,保持积极心境;意志坚强可控是“行动引擎”,要通过目标管理、挫折训练强化,避免目标模糊、抗挫力弱。同时,她结合大学生成长场景,剖析心理符合性别年龄特征、人际和谐、适应社会、热爱生活、人格完整等标准的内涵与常见偏差,提供“情绪识别—调节—滋养”“自我探索调整”等引导方法,帮助新生建立科学认知。
针对同学们关注的宿舍关系,陈妤梳理生活习惯差异、沟通方式分歧、利益资源冲突三大矛盾“导火索”并给出稳情绪、理性沟通、共建规则具有思政特色的化解方案。此外,她结合思政专业“立德树人”的价值导向,为新生树立理性恋爱观,提出“以成长为前提、以尊重为基础、以理性为底线”三大原则,提醒新生避免因恋爱牺牲核心目标,理性看待恋爱不确定性,明确“成长是大学唯一主线”,这正是思政教育中“辩证看待挫折”理念的生动传递。
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将“身心健康”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。此次讲座通过“心理赋能”助力新生成长为“身心双健、德才兼备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,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“大思政课”综合改革。
供稿审核人:毕雪莹
图片来源:张骞
编辑:张骞
终审:李聪